概述
我们知道简单工厂模式的优点是去除了客户端与具体产品的依赖,缺点是违反了“开放-关闭原则”;工厂方法模式克服了简单工厂模式的缺点,将产品的创建工作放到具体的工厂类,每个工厂类负责生成一个产品。但是在实际应用中,一个工厂类只创建单个产品的情况很少,一般一个工厂类会负责创建一系列相关的产品,如果我们要设计这样的系统,工厂方法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应用的需求,本章要介绍的抽象工厂模式,可以很好地解决一系列产品创建的问题。
定义
“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,而无需指定它们具体的类。”
最初的定义出现于《设计模式》(Addison-Wesley,1994)。
结构图
先对上面结构图的几个角色进行说明:
AbstractFactory:抽象工厂接口,里面应该包含所有产品创建的抽象方法;
ConcreteFactory1和ConcreteFactory2:具体的工厂,创建具有特定实现的产品对象;
AbstractProductA和AbstractProductB:抽象产品,它们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;
ProductA1、ProductA2、ProductB1和ProductB2:具体的产品,是抽象产品的具体实现。
从结构图中可以看到,抽象工厂方法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很方便的变换产品系列(例如id<AbstractFactory> factory =[ [ConcreteFactory1 alloc] init],只需要将ConcreteFactory1换成ConcreteFactory2,就可以创建ProductA2和ProductB2)。另外,抽象工厂方法让具体的创建实例过程与客户端分离,客户端是通过它们的抽象接口操作实例,产品的具体类名也被具体工厂的实现分离,不会出现在客户代码中(例如id<AbstractProductA> product = [factory createProductA],客户端根本不知道具体的类名是ProductA1还是ProductA2)。
但是,抽象工厂方法也是存在缺点的,比如说现在我们要增加一个新的产品,首先,我们需要增加三个类:AbstractProductC、ProductC1、ProductC2;另外,我们还需要更改三个类:AbstractFactory、ConcreteFactory1、ConcreteFactory2,这样,很明显是违背“开放-关闭原则”。这也是可以理解的,没有任何一个设计模式是完美没有瑕疵的,这就好比世界上没有打不败的武功一样。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在实际的需求中,尽可能的将变化点进行隔离,以达到变化发生的时候,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最小,变化所带来的变更和成本最低。
示例
先给大家看一下数据库访问的类结构图吧。
好的,简单分析一下上面这张类结构图,这张图中有三个独立的模块儿,一个是IFactory接口,以不同数据库为划分原则对部门进行抽象,一个是对访问数据库的不同部门,还有一个是对数据库操作的人员进行了抽象。类图中没有提到接下来需要给大家展示的两个类,一个是User类,一个是Department类,因为这两个类是对数据库数据的封装,和结构并没有直接关系,所以没有显示出来,在此说明一下,以免大家引起混乱。其实,静下心来细细的看,结构还是蛮清晰的。
呵呵,下面还是老样子,给大家展示一下代码。
注意:本文所有代码均在ARC环境下编译通过。
User类接口
@interface User :NSObject
@property int *ID;
@property NSString *Name;
@end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stayed.cn/item/414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 联系我